繁体中文版 设为首页加入我的最爱

師謂“七十二空性”之緣起201188日宣講)

厚德載物: 念用心不用

凋碧樹: 念用心不用,心如念自應!

厚德載物: 如如自應

厚德載物: 收放自如,不執兩端,也不執中,起於緣,落於寂

學子:粗細由它,隨緣做,做到當下,不執著

厚德載物:  粗細由緣

厚德載物:起于緣,落於寂

學子:心不被牽,念隨緣啟用,過而無住!淺顯理解,大家指正

厚德載物:心無所處

 

: 我看大家剛才都在參悟這個心和念的問題都在說不用心而是用念。其實呢,一落我見思辨本身就是動心,大家說的“心無住處”。但是呢,又不能不思,因為你不思就不能起疑情嘛,沒有疑情,就不能勘入本性,也就是心無從體現,或者體現了人心,這個道心沒辦法體現出來。這裏兩難的把握,剛才不知道是渴望還是厚德載物說,大概的意思就是不執於兩端,也不執於中間。這其實也是很難把握的,因為你們如果是不執,那就完全是空,這個空在你們的體現上是個無的意思;如果執,又很容易念念相續,沒辦法去住於性空。很難以語言表述這種心境。大家有沒有聽過或者看過“七十二性空論”,或者說是“七十二空性”?

:沒有。

因為咱們在論這個性空論心悟我其實也是二十年從不講就是怕你們落入以思辨去理解空性但是又怕你們一旦空性就變成了死水不是止水不能清明。放就是全放,空就是全空,這時候實際上就是一種“病禪”。我先跟大家講一講“七十二性空”,不過,大家在聽的時候千萬要記住,現在也是在訓練你們的性空。聽的時候,思辨不要太過於執著於某一個字眼,你是聽從於你的潛意識,或者是聽從于你心靈的感悟,不要執著於和執迷於文字相和語言相。靜靜的聽,然後隨著我講到某一個階段以後,你可能會靈光一現。這個時候,放下!不要念念相續,不要追進去就行了。

七十二性空其實也從沒有人講過的,就是在咱們的祖師禪當中,在參禪過程中有論到的七十二空性,或者說七十二空性,但是從來也沒有人真正地以文字或語言,來表述七十二空性是怎麼回事。七十二空性,說到空性,首先它就涉及到一個生滅的過程,就是心生心滅,念生念滅的過程。這個生滅過程有一句話:

生住滅有無 以及劣等勝

佛依世間說 非是依真實

你們看它開宗明義地,“生住滅有無這句話我已經一直跟你們講有加無住有加無住。有加無住這句話,你如果作為依止的話,你可以依止證空的。生,那就是起了;住,就是演化;滅,就是寂。“生住滅有無,以及劣等勝”,它在萬事萬相當中區別出劣、中,也就是高、低,上、下。

佛依世間說”,為什麼說佛法不違世間法他必須讓大家能聽懂比如說咱們現在是在另外一個國度可能咱們就不能用漢語和普通話來表述了可能得用其他語言來說出。他是必須要依照當時眾生的緣起,去說眾生能聽得懂的。如果我現在跟大家說梵語,大家也都聽不懂。所以,依這個世間說的所有的一切的一切,只不過是一個方便說法,但是,並非真實本意,“非是依真實”。這句話開宗明義就已經講了,意思就是說,生、住、滅、有、無,以及劣勝、高低、上下,一切一切之類的這些法,就是在人間法當中所提的這些相對應的,或者是相對性的一些法相,它都不是真實的妙諦,它只不過是依世間的明言和角度去說的,而不是真實真如法性。所以剛才大家在參禪的時候,經常就會落入望題解意,或者是斷章取義,或者誤入了一個說法、一個表述以後,然後抓住它不放,那就是以文字解釋文字,這時候和心就沒有太大關係。當然,也有很多在參悟的過程當中,能夠切入本性。

還有一句說法:

無我非無我 非故無可說

一切所說法 性空如涅槃

這句話其實呢它就是說第一句無我非無我”,這是大家經常遇到的就象你是誰啊你在說什麼呢你這個話是什麼意思啊你在幹什麼呢?”然後你會回答,“我是誰我在說什麼我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也都是這樣的,對不對?所以人們津津樂道的,等等的諸如我之類的。

首先告訴你,就是說“無我,非無我;非,故無可說。”其實這個“我”是不復存在的,不管是名還是相,他是不存在的。大家可以去想一想啊,比如說,“我”,那麼怎麼體現出“我”呢?你能說,你們現在聽到我的聲音,這個聲音是“我”嗎?你看到了我的手和腳,和這個肉體,能說這個肉體是“我”嗎?除了肉體之外,我還有精神,還有離開了我這個相的,更多更多的你們在心目中,也有一個“我”的存在,比如說,老師怎麼樣怎麼樣,突然你會想起了我,那麼在你當中就有了我。

這句話我以前跟你們講過我用一句非常簡單的方法和語言來表述無我無不我”,因為的真實並不存在但是的法性是遍佈虛空的。你如果是執著於“我”的名和相,那麼這個法性就不存在了。就是說,你執著於這個“我”形,突然有一個人在你面前,他也不碰你,也不動你,也不打你,他用他的嘴巴來說,可能會說得你暴跳如雷,或者說得你心生歡喜。那麼,他是以這個名相來使你這樣呢?還是以這個實相來使你這樣?如果說他是以實相,他也沒動你啊,你為什麼要因他的存在而高興,或者因他的存在而憤怒?如果說不是以相而存,而是以名而存,因為他的說話、他的意識影響你,那麼沒有他這個肉體和沒有你這個肉體的存在,沒有相互的對稱、對照,那你怎麼會有反應呢?比如他遠在天邊,他在罵你,你沒聽到。這就是一個相的體現。

所以咱們在生活當中,也會經常遇到這個問題,如果是執著於這個相和名的“我”,那麼這個法性就不存在了。因為什麼呢?有我的概念相對應的是一個無我的概念,有和無都是相對的。因為有和無是相對的,執著於有我,必然忽略了一個無我;執著于無我,必然會忽略了一個有我。所以執于有和執於無都是錯誤的,也就是執於名或執於相都是錯的。執著於有,就是你執著於相了,你就會因為這個相的成住壞空,一直地輪回下去;你執著於無,那就是一種掩耳盜鈴,明知道他明明存在,非要睜著眼睛說瞎話,說他沒有,就象你明明聽到我在說話,你非得說,我沒聽說,或者我沒聽到,或者我沒感覺。你確確實實、真真實實地聽到了,而且你要去用一種好象是很超脫、很無我的狀態去證明自己,說,啊,我沒聽見,或者是我沒感覺,去說明你的境界,這個時候你就執著於無我了。所以,收和放,都執著。

所以,當收與放,當你能夠體現出一個無我無不我的時候,其實他就是你,你就是他,因為什麼呢?你們在相互作用的過程當中,對方在說你的時候,因為他的心裏面已經有你的存在。不管他是對你的好,還是對你的壞;對你心生歡喜,還是心生憎恨,至少在他說你的時候,在他的腦海當中,你已經住進他的心裏了,對不對呀?那麼你說他的時候,其實是一樣的,他也已經住進你的心裏了。這個時候,你和我和他也沒有什麼分別,這就是無我無不我的體現。所以在這時候,這個“我”才是真實的,不容置疑的真實的存在,這個存在,只不過存在於一個“無我無不我”。

所以無我無不我或者說無我非無我”,就因為有一個我有一個他而我和他之間是統一的無法否定同時又不能夠分割。因為如果是沒有你,你如果不住在他的心裏,他就不會說你,就相當於你們現在,不會無緣無故去說一個不認識的人,去描述他怎麼樣怎麼樣,因為你沒有嘛,就無從說起。你現在在說你的親人,你在說老師,因為這個時候,你這個親人或者老師,已經住在你的心裏了,你才可以去說。這個時候,說他,就是說自己了,對不對?因為他的感受是由你自身的感受所承起,所形成的,你導致他生氣,首先是你自己已經先生氣了,你說了一些什麼語言、一些衝突啦,或者是一些憤怒,或者是詆毀的語言,這個時候你的心已經進先被這個憤怒,被這個詆毀這些情緒所波動、所影響;由你表達出來之後,你才會去影響到對方。其實你在傷別人時,首先你自己在傷自己了;所以你喜別人,首先你喜自己了,因為你對別人的寬容,或者是心生歡喜,或者是同體,這個時候你的心態,依然你已經先領略和嘗受這種法喜,然後你才會傳遞給對方,對方因此才會產生了相應。

所以苦與樂、悲與歡、愛與恨都是由自己開始的對不對所以他的感受其實你已經比他先感受了這個時候就叫如我”,這個如我就是無我無不我的意思。如果達到這樣的話,那就是“一切所說法,性空如涅槃。”因為山河大地、一花一草都是同體的,都是無我無不我,既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等等等等的存在,同時呢,它又歸一,那就是一切歸一,一歸一切的關係。這個時候,你們就能夠去理順它的這種關係。這就是第二空性。

 

說到這,再給大家說另外一個空性。另外一個空性是什麼呢?“一切法自性”,這是你們現在所要面臨到的:

一切法自性 于諸因緣中

若總若各別 無故說為空

第一句話,“一切法自性”,大家很容易理解,一切一切的有為、無為之法,都緣於你的自性存在。如果你的自性不存在,一切的法它依然存在,但是對你沒有絲毫作用。這就聯想到經典心理學當中的“我思故我在”。因為你作為主體,你的主體存在的前提下,一切才具備有存在的可能性和存在的必要性。因為一切都是作用於你,或者是你作用於一切。當你,當這個自性不存在的情況下,那麼一切,不管它是有和無,不管是好與壞,對你已經是沒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它就是不存在的,對你而言是不存在的。所以,一切的法,不管是有為還是無為,緣於你的自性存在。

一直以來,我跟你們強調一個自性皈依。現在是很有必要,我來講這些,以前我是從不講的,什麼呢?是要讓你們自性具足,你不要去崇拜某一種法,崇拜某一個相,或者是身外去求什麼,讓你的自性不能主宰;在你無主宰的情況下,把你什麼都給出去,這個時候,如果你萬一遇法不正,遇師不正,你就很麻煩了。所以我為什麼一直要這樣做?我讓你的自性具足,讓你能夠主宰自性,那麼這一切一切的法,對與錯,終有一天你自己可以辨別的,你可以自如地取捨。儘管你可能會走彎路,但是因為你的自性清明和自性主宰,最終你能夠回歸正途。所以一直以來,我不跟你們講這些什麼經典論、這些名相,正因為這樣,讓你們不要盲目地去依附於經文、依附於經典、依附于上師。一旦你的自性具足的時候,你自然而然就能夠分辨一切的法。

所以說,為什麼在近期,我以前的學生、以前的弟子,可能是我不太講深,不太講這些,不太講經說法,所以也是跑得很遠了,到處求來求去,但是,我已經給他了一個自性清淨的種子,儘管他走了十幾、二十年彎路,最後他會認識到:哦,原來這條路是正路。他不會迷失的,他走來走去,他不會去步入歧途,他不會皈依邪師,他不會墮入邪道,不可能的,因為他已經有了分辨,有了自性主宰。所以,這就是我一直以來不給你們講這些名相的道理,因為一切法都是緣於你而存在的。這就是第一句。

第二句跟第一句是相互襯托的,“于諸因緣中”,一切的法是因為緣起,而落於性空,因為因緣的關係它才形成了,就相當於,我們一顆種子,它要發芽,它要成長,它要結果,它離不開它的土壤,水土、陽光和時間,如果離開,把這顆種子去種在天花板上,它就結不了果的。就是這麼個意思。

若總若各別,無故說為空。”這一句,其實與我前面說的是相關聯的。不管是什麼樣的各種相,相有各別,但是你只要是“無故”,這個“無故”是無執的意思,你只要是不執著於它的存在,那麼它所關聯的一切都是同體的,因為世間任何一種事物,它絕不可能孤立的獨立存在,它都是相互依存而存在的。比如說咱們自己,某一個人,他不可能獨立存在的,是絕不可能的,首先因為有他的父母,他父母的父母的父母的父母……,才有了他,有他以後,他必須依附於使他這個生命能延續的一切的資源和條件,他才有可能存在,就哪怕是今天,他也必須依照時間與空間,這個時空的襯托和他的生活資源,包括眾人對他這個角色的認同和對應,他才有可能存在。所以一切一切,都不能夠去認為,他就是他,他是獨一性的,不可能的,他都是相互依存的。

所以說“無故說為空”,是說你無執於一相的時候,一切的相都是如如相,這個時候才達到了空。這個“空”是“妙有”,大家要理解,空不是無,空是能夠幻化,幻化出一切的妙有。所以,一切的法,無論是在因緣上,或者是各個因緣的聚合上,各個因緣的分散上,任何一種法它都是不能獨立的存在的,它都是有因有緣,或者是有因有果。由於它的聚散分合,形成了此時此相,到了彼時,那就是彼相。它不管是此時此相和彼時彼相,它都是依照它當時的時空因緣聚匯而呈現出來,如果離開了當時的時空點的因緣聚匯,它的任何相不能夠存在,也不復存在。那麼,既然是這樣,也就是說,所能說的一切諸法,它自性是空的。自性是空的,由空來幻化出萬有,因為空當中生的萬有。但是要記住,是空,而不是無,是空不是無。


上一篇:“初用心”與“老用心”(2011年8月6日宣講)   下一篇:自在與真實(2011年11月13日宣講)     返回主頁 > 禅修天地 > 禪師慧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