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版设为首页加入我的最爱

和之德(2012年10月)

#和之德#:如果“民主”的制度欠缺理想的方向與目的,如果“自由”是一種人生價值卻依從個人食色本能的選擇,那麼最理想的政治制度與人生價值亦無助于解決現實中的政治紛爭與人性的完善。

#和之德#:還來提提“中華文化”復興的話題;前幾天我在博文中提倡文化復興,博友們爭議頗大,反對具多。多數認定“傳統”文化就是儒學,這其中又多數以近代所接觸到的“朱明理學”當中政治犬儒為論據,為此我先不論這種否定的對錯,只提出一個問題供大家討論:一、中華傳統文化主要包括先秦諸子百家學說。二、儒家的核心是《論語》和《孟子》。復興文化的主旨是重新構建人的道德底線和價值觀並形成當下的社會倫理,當然這種提法也必然遭到抨擊,原因是多數人認為“制度”的建立才重要。以“制度”的他律來匡制人的自律,可是,把“人”從憲政、民主、自由等等“制度”中剝離出去後“制度”的存在意義是什麼?把“人”從文化、科技、藝術等等抽走又會是什麼景況?所有一切的人工複雜系統是以“人”為服務物件的,而人的人文素養決定人所能制定出什麼樣的制度,這就如美國《憲法》是由接受基督教文明的人指定的,西韓王朝的《憲法》是由接受法西斯主義和先軍主體思想的人制定的一樣。文化鑄就人性、人性匡定倫理、倫理產生制度!

#和之德#:【老鼠掉米缸】一隻老鼠掉進了一個半滿米缸,這意外使老鼠喜出望外,確定沒有危險後,它一頓猛吃,吃完便睡。老鼠就這樣在米缸裏吃了睡、睡了吃,日子一天天過去。也曾想過跳出米缸,但終究未能擺脫白花花大米的誘惑。直到有一天米缸見底了,才發現想跳出去已無能為力。

#和之德#:如果沒有違憲審查制度,憲法也是一紙空文!

#和之德#:是文明還是野蠻?是對話還是對抗?是法治還是統治?是公民社會還是殖民社會?這些選擇權其實在國民而不是國家!

#和之德#:如果沒有《憲政》匡定自由與民主的邊界,約束少數人的專制和多數人的專斷的權力,人民群眾當家作主就是烏托邦的民主,大多數人的民主就是暴政的民主,直接民主就是沙灘上的民主,法制的民主就是專制的民主。只有憲政的民主才是真民主,才是政治體制改革方向。

#和之德#:惡人在惡行中常有善語,善人在善行中鮮有惡語。這是判斷人性善惡的常識。

#和之德#:以武力對付民眾訴求是群體性事件的根源,當權力與傲慢相伴時,暴政自然能喚起“暴民”。

#和之德#:不幸的中國已經是站在懸崖邊上,而且一隻腳已經懸空。這個時候擺在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麼鳳凰涅槃,一大步的跨過懸崖,帶領中國融入國際社會,讓人民過上有安全有尊嚴的生活。要麼保持暫時的安穩,但卻擺脫不了臨崖狀態,早晚都要擔心失足掉下去,且掉下去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情。何去何從?能不慎乎?

#和之德#:文化的本源是經過人的生命的感受和體會,再由現實生活中的行動和實踐而來的,如果你能用心感受和體會,你能體會出中國文化有一種教化生命、變化氣質的大義;可是這種有生命力的文化一旦僵固,文化便成為社會生活文化習慣性、風俗性和操作性的形式要求,亦即成為禮教的僵固性的一面。

#和之德#:在傳統文化連根拔起的現代中國,有誰能將傳統文化經過去蕪存菁後的優良種子再次植根於中國大地而成為新的中國文化?現代中國人離開中國文化久矣!誰能有此慧眼:以中國文化來看中國文化,丟掉應該丟掉的,保留應該保留的,發揚應該發揚的,再鑄新的中華文明!

#和之德#:存在主義認為每個人的本質都是由自己的選擇造成的,因此它是絕對與眾不同、不可替代的,這即是“存在先於本質“。它認為每個人都是無可替代的,那麼是否就可以認為每個人都具有不同的本性呢?這是一個極容易犯的錯誤,首先在於認為有一個可以自由進行選擇的、獨立的主體,其次認為人的選擇可以沒有根據與規定,”選擇“成為實實在在自足的存在。人我一分,個體當然即刻會陷入無法擺脫的矛盾與衝突。越強調自我,越發覺自我處處受到制約;越強調選擇,越發覺選擇的自由是如此微少;越重視自由,越體會到隨之而來的焦慮與孤獨。最終,它所以為之奮鬥的目標統統淪落為沒有任何現實意義的名詞。

#和之德#:法治原則是什麼?法治的實踐首先要求行政權的運行必須服從法律的控制,依法行政是法治的最低要求。當一個社會能演進為通過憲法來控制立法時,法治也自然過渡到了最高形態的憲政。一個連法治的最低要求即依法行政尚未實現的政府,首要是要通過法律來控制行政權的運行,才有實現構建憲政的可能。

#和之德#:無論是政治人物還是政黨甚至任何人和事,如果沒有“安全退出機制”,最終都只能是硬著落。概莫能免!

#和之德#:聯邦制是最佳的選擇,早做準備吧!

#和之德#:人類最喜歡有分別性的標籤,將各種人類共同具有的品性與情感也都加上了標籤。我們常常談到各種“商標”的慈善事業:好比官方慈善事業、民間慈善事業、佛教慈善事業,基督教慈善事業…,其實慈善事業就如一位母親對子女的愛,是人類的品性與情感,是都用不著“標籤”的。

#和之德#:當下那些鮮廉寡恥和貪得無厭的腐敗分子、行兇作惡的歹徒、為追逐利益而製造危害他人生命健康食品的“奸商”在告訴我們:在缺乏敬畏之心和道德底線的社會中,法律的應有作用也會受到限制、遭到踐踏、成為助惡和欺善的工具,如果一個社會沒有宗教守護的道德底線,這個社會便是非人的社會。

#和之德#:公有制是使農民淪落成一無所有的農奴,工人變成了工奴,資本家和工商業者財產變成了無產者。公有制實際是“共同致貧”經濟模式。公有制實際是“官有制”,是不斷收刮的民脂民膏,不斷積累的大量財富,是假公有制之名將財富歸入權貴之手,形成權貴資本主義掠奪制度。

#和之德#:新中國成立以來,由於統治階級的“無神論”的意識形態對全社會各領域的“主導”,對宗教妖魔化、汙名化的做法日趨嚴重,雖在改革開放以來對宗教的歧視打壓有所弱化和淡化,但並沒有還宗教應有的社會地位,把宗教作為“不適應”社會主義社會的消極因素並因此要千方百計地對其進行“引導”,使其“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說法市政府的既定方針。源自階級鬥爭時期對宗教要“加強管理”的認識始終在某些宗教管理部門官員的頭腦中作祟,對待宗教的“左”的觀念並未從思想上、理論上得到系統的糾正和清理,更沒有從制度安排與體制建設上得到糾正。在體制內部,宗教始終被視為一個高度敏感的、特殊的政治問題,政府處置“宗教問題”的辦法主要還是用傳統的思維、傳統的管理模式,依靠“人治”而不是“法治”。在許多宗教管理部門官員的心目中,似乎只有依靠傳統的行政手段和管理辦法對宗教進行防患,宗教才不會“亂”,管理者才會感到“放心”。基於這樣的思路,政府宗教管理部門希望現行的宗教行政管理體制不僅應該維持,而且應該“加強”,由此而對全社會進行思想上、制度上的灌輸和強制,使社會及民眾對宗教產生懷疑、歧視和否定,使社會除了對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信仰之外,喪失了宗教情節的人文素養和社會倫理,這種執政思維繼續延續,一旦統治階級出現了執政信用危機,民眾便沒有道德底線以維護公民社會的穩定,禍亂也就由此而。

#和之德#: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形同虛設。

和之德#:宗教與法律都屬於社會的上層建築,並共同服務於特定社會的經濟基礎。宗教因法律而具有社會性,法律因宗教而獲得神聖性,沒有宗教的法律,會退化成為機械僵化的教條,沒有法律的宗教,則會喪失其社會的合法性有效性。

#和之德#:佛法中智慧與慈悲的雙運,是以“覺、行”連結起來的,在“覺悟”中起慈悲,在“行證”中鍥智慧,發慈悲以揚善,運智慧以懲惡,由此而有“覺有情”之心。這個“心”的座標,向上縱軸的最高點是佛(覺者),這是我們生命的高度;橫軸則連著我們與眾生和環境(諸緣起),這是我們生命的廣度。大乘菩薩的精神,就是上求菩提下化眾生。在上求下化的過程中,提升我們的生命境界,淨化社會,改善我們生存的環境。

#和之德#:人生的追求境界有四層:即“欲、利、法、道“。“欲”是人的七情六欲、飲食男女,是生命的第一層需求。為了滿足自身的欲望,就需要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因而對利益的追求也就成為人生的第二層目標。在追求利益的活動中,當利益已足以滿足生活所需後,遂有人生的第三層目標——“法”,法即是社會倫理、法律制度和道德規範等外在約束,來約束、規範人們對利益有序良性合法的手段來追逐。在欲、利、法之上,則有人生的第四層目標——“道”,這就是哲學和宗教。即便是想在人類社會過上好日子,也不可違法犯禁,在遂欲和求利之中,還需有法和道的上位目標,規範和提升著我們的生活品質和生命境界。如果不遵守最上層的道,法將無法施展,利將無法獲得,欲將無法滿足。

#和之德#:佛教最基本的教義基礎是佛佛相同的七佛通戒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人類對生命的痛苦或快樂,世間的汙穢或清淨,都取決於生命主體道德價值上的善和惡是與非的取捨。在這四句偈語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是第三句“自淨其意”。主體精神在道德上的淨化,就成為佛教個人修行和淨化社會的實踐樞紐。

#和之德#:現在的老師有多少是毀滅中國人良知和未來的工程師???

#和之德#:佛教的教義總綱是“苦、集、滅、道”四聖諦,苦諦是認識佛教的前提。所謂知苦,即是在契入持證初始便以一種批判而又冷靜的眼光來觀察世界,審視我們社會的種種缺陷,並探索這種缺陷和苦難的原因來自我們人類內心中的煩惱。人類內心煩惱的根源在於不瞭解宇宙和生命的實相,扭曲了自我與世界的真實聯繫。煩惱障來自感性的欲望,所知障來自知識的局限,人們就是被這兩種障礙遮蔽了對真理的認識。由於不瞭解如虛如幻的生命流轉,將個體欲望無限放大,產生種種妄念。扭曲的思維把生動、流變的世界僵化,用經驗、停滯、孤立的觀點審視世界,產生種種顛倒夢想。

#和之德#:時下為什麼民眾會把官員們都當成了“嫌疑犯”?為什麼一提當官的就斷論無官不貪呢?蓋因權力不受監督控制之故也。

#和之德#:當普通的民眾被賦予了抗議最高當局的權力時,就會反而找不到值得自己抗議的事了。

和之德#:諾獎二年前得罪中國政府,二年後得罪中國人民,到底是諾獎有問題還是中國有問題?

#和之德#:莫言獲獎,罵聲一片。當民眾不以統治階級的榮譽為榮時,該警惕了。

#和之德#:革命黨與執政黨的差異在於;革命黨強調的是暴力,執政黨強調的是平衡與妥協,革命黨採取的是揭示乃至激化階級矛盾,執政黨是消除矛盾、彌合分歧,革命黨強調階級矛盾不可調和,執政黨強調階層之間可以實現和諧。反映在利益方面,革命黨通過剝奪一個階級的利益來維護另一個階級的利益,執政黨必須滿足各階層、各集團的利益。革命党為了根本目的可以犧牲一部分人的利益,執政黨不能通過犧牲來實現,只能提供各利益體的平等博弈來調節利益。隨著實際執政時期的長期性和社會利益訴求的多遠化,革命黨轉型為執政黨既是時代的需要也是自身發展的必然。

和之德#:“宗教信仰自由”說的是什麼?“宗教信仰自由”,是不是說你有腦子裏可以信這個教、那個教,可以今天信明天不信的自由?自由是指人的腦子裏的思想,還是指人在行動上可以按照自己的信仰進行實踐?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對宗教自由或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規定是很明確的,就是法律所要規範的是人的行為,不是腦子裏的想法。對想法,我們沒有辦法來用法律規範,法律能夠規範的是人的行為。如果人有選擇宗教並且信仰某種宗教、實踐某種宗教的自由的話,這個自由就必須包括建立宗教組織、過宗教生活、舉行宗教儀式等一系列有關宗教的行為與活動。如果不給信仰宗教的群眾這方面的自由,或者說不承認他們在行為上有實踐宗教信仰的權利,“宗教信仰自由”就是蒼白和抽象的。

#和之德#:二、九後,粵@、重@遼副處.以上率.先財@產申報

#和之德#:國人多數會覺得西方人比中國先進,是他們的財富、知識、技術?還是他們的自由、民主和人權?其實這些都不是真正原因,真正原因是中國失落了自己的文化,一個把傳統文化連根拔起而完全揚棄的民族,他必定是一個自卑的民族,沒有了形而上的基石自然也就不會有形而下的“先進”,“文化自卑”才是我們落後的真正原因。

#和之德#:源於當年“鎮反”的勞教制度,在過了60年早已不存在“反革命”的今天,最高當局還要固守這一沒有任何法律依據的“刑罰”制度存在,這是逆歷史潮流和阻礙國家法治建設之舉。

#和之德#:如果中國出現各領域的暴力竟爭,在當前社會倫理缺失的情況下,我們會見證到同胞相殘的血雨腥風和漫天大王旗。

#和之德#:階級政權是由該階級的政治精英聯合文化精英共同組成的一個統治圈子。這個統治圈子在劃定和支配資源時只對階級負責,他們所奉行的信條會被衡定為萬物的標準。這個標準一旦確立,就只有該階級的信條和文化具有正當性,其他群體的主張和訴求都不具有正當性,都在被改造、被同化、被消滅之列。

#和之德#:任何沒有“愛”的文化和制度最終都會走向反人類!

#和之德#:當某一事物處於歷史低谷時,人們常會以“非白即黑”的態度來對待它;會把美的說成醜,好的說成壞,良善說成自私…,鮮有公平之論和公正之人。

#和之德#:不少國人一提“自由”便認為自由是西方文化,是西方的價值觀,且有否定中國統傳文化和認為中國傳統文化只是儒家的等級倫理而已。其實中華傳統文化中莊子的【逍遙遊】,老子的【道法自然】,佛家的【覺行自在】,孔子的【從心所欲不逾矩】,宣導和奉行的不僅是西方的“個性自由”,更涵蓋了與天地合“共性自由”,只不過中國近代將統治階級意志強制“改造”社會系統和個性,使國人在洗腦中喪失了個性自由認知而已。

#和之德#:中國近代,從鴉片戰爭到八國聯軍,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一直都是世界走進中國而不是中國走進世界,時至今日,我們依然抱著“文明古國”的神主牌在自我麻醉和自殘,我們的近代沒有對世界文明有任何貢獻,有的是一樁樁自我刷新紀錄的貪汙酷吏和強暴和諧,我們如果繼續拒絕普世價值,在民主自由上倒行逆施,也許就永遠走不進世界。

#和之德#:人們通常說“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話有理,但是要準備什麼呢?準備知識、技能或專業?花了十幾年的時間(大學畢業)準備好了,你所準備的知識、技能或專業可能都已經過時了。所以準備的不僅僅是你的知識、技能或專業,還要自我覺性的完善,使自己成為自我淨化和完善的“複合型”人材,才可能順隨於時代而具進。

#和之德#:中國公民如果不能將“人民”演進為“公民”,不能將“官員”演進為“公務員”,不能將“全民所有”演進為“國民所有”,中國就只能是五流國家,民族就只能是劣等民族,國民只能是末等國民!


上一篇:和之德(2012年9月)   下一篇:和之德(2012年11月)     返回主頁 > 微博专栏 > 和之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