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不著相為禪
我說過學佛學了十幾年,學到最後才總結出來四句話:
外不著相為禪,
內不心亂為定。
法理相融為智,
性空一如為慧。
禪在印度語裏叫“闡那”(Dhyana),靜慮,或者是惑慮,懷疑。一般大多數的解釋,在印度語裏解釋為靜慮,這是在書本裏,在佛經裏一個正規的,統一的解釋就是靜慮。靜和動是相對的。從這一點來分的話,在靜之中去思、想、慮,是思想活動。前提是在靜之中去思考某些問題。所以禪宗裏有很多公案,修禪就是參話頭啦!每部公案裏無非就是轉繞著某個方法任何某一個事相出現,總可以從任何一個角度都可以找出它的基本點。也就是說一個事物發生了,同時你可以從任何一個角度都可以解釋這個事相是怎麼回事。
如果在現代科學中任何一個學科可能解釋某一件事相,每個人可以用任何一個思想體系或者思維方法去解釋它的思想內涵。那麼就變成了有千千萬萬個說法。所謂千千萬萬個說法,那就是說禪為靜慮。靜慮是不是已經代替了禪,靜慮充其量是坐禪,當然也包括睡禪。就是在非常安靜的情況下對某一個事物進行思考。認為正確的答案即是禪。
我也走了很多很多的彎路,可以說走了七、八年的彎路,因為你一旦陷入你自身這個理相的時候,禪即失去它本有的含義,因為禪可以概括地說是真理的體現。是任何事物的正確答案。那麼正因為如此,當自己著相於對某一個事物進行評論,去尋找出它的答案的時候,你只是回到了剛才講的,在事相呈現之前,千千萬萬答案之中的一個答案。一個答案並不代表這個事相的本原。
所以在我們華藏體系裏面,我們推翻了禪即是靜慮,這個說法。把他推翻掉,這麼多年來,我不太贊同你們看太多的經書的道理,實際上就是怕你們陷進去,一陷進去再出來又要走很多很多的彎路。那麼,由於我們否定了禪即是靜慮的說法。因為禪當中有參禪、有行禪。那麼概括為,這是我十幾年來自己的概括。“外不著相為禪”,什麼叫外不著相?有著相即有我的存在,當你著相之時即有我的存在了。這時候有我作為主體,你就必須著相。從事物二個方面來說,比如說到一個人來說,當他處於任何一個崗位,任何一個地位,或某種具有獻身性的一個什麼東西存在。當你托出你時就已經執相我了。所以,著相是有我,而不著相是無我。那麼再加一個外不著相。所謂不外著相我們可以概括為一句話,在任何事物和任何時空點上,順應於任何事物的因緣而調換自身的角色。這就是外不著相,就是禪。就是順應於萬千因緣,調換自身的角色,這個時候你就完全可以達到無我和不著相。那麼以客體來說,你就可以任何事物包括任何人現時,或此時此地,包括過去和未來,三不二,過去未來他無駐。不以當時的情景。當時的任何一種事相,也不可以和未來任何一種事相作為他的定論。因為這第一和第四是統一的。那就是過去,現在與未來內相隨之於萬千因緣所謂調換角色,外相同時也隨之萬象因緣所謂角色。但是,真如只有一個,並不是千千萬萬個中心點只有一個。而在一個結上為什麼會有千千萬萬個,只因為千千萬萬種因緣,所以才會有千千萬萬個角色。才會有千千萬萬個形象和體相,才會有千千萬萬的人和千千萬萬的想法。才有左、中、右,才有對與錯、上與下、美與醜。但這些只在於它當時因緣對打破。另一種因緣又組合另外的相出來。當因緣組合成為另外一種相呈現時,隨著時空變換,這個相又沒了,又組成另外一個相。而這些只不過順應於萬千因緣。而真如是一體的,當時把握這二點時,你就可以跳出三界,因為你本身不受任何善惡和因果的牽制,當然不受於生死的輪回。而這外不著相,一內一外,都是順應萬千因緣所謂調換角色,而不著相本身是無我的存在。就是宇宙即一,一就是宇宙,你就是宇宙,宇宙就是你。
在宇宙之下有千千萬萬個事物,萬萬千千種生命,但始終它的歸宿只有一個,它的開頭也只有一個。這個時候你就不會墮落任何的六道當中,不會墜入任何一個因與緣的牽制,是與否,善與惡的牽制。二千多年來,一直沿用禪即是靜慮的法定定律,而以我們的理論,靜慮是錯的,它要著相。靜慮是什麼?比如說我現在罵你是混蛋,你靜下來一想也罵我是混蛋,為什麼?你會始終找不出答案來,你落在我罵你這一句了,所以就不是禪的本原。所謂禪者就是外不著相,內與外都順應於萬千因緣而調換的不同角色,而在不同的時間有不同因緣的組合,不同的因緣組合形成了不同的陰陽體現。但是,它隨著時空的轉換,又轉換另一角色。而真如就是一體始了終,就是唯一的初級階段就到了禪的境界。涉及到參考佛教裏面很多書籍,讀到禪是靜慮的時候,你就要明白,這個是錯的,充其量它的一部分,嚴格是錯誤的,禪並不是靜慮。
那麼接下來,“內不心亂為定。法理相融為智,性空一如為慧。”,定和智慧當然很容易解釋。所謂法理相融,以我們現代話來說,實踐與理論必須高度統一。那麼這二者可以適應與任何的事物,可以適應於任何現象,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然後現實與理相結合的這本身就是所謂的智,所謂的明智。到了“性空一如為慧”。過幾天我們講一個性空平等,你們才能明白性空如一為慧。當你們第一個還沒理解去做時,我講二、三、四,講了等於沒講。那是沒用了,所以你們現在要明白,你們現在所謂的打坐口訣、咒語、手印,他們的作用在哪里,實際用途在什麼地方?而真正要追求的是什麼?在禪裏面你可以去使任何手印,甚至有時候就穿著背心短褲,也不要打扮得很正規。當我們從第一個層次明白了,二、三、四隨之就明瞭。當第一個層次明白不了。我二、三、四講完了也沒用,又回到了這四個層次之外的層次去了。
現在針對第一句話什麼是禪,為什麼靜慮不是禪展開討論。你們可要知道我否定這個背了一個被逼出師門,佛門叛徒等等所有都是從我身上過來的。因為這是公律,這是統一定律,我說禪不是靜慮,那是華藏的體系,禪並不認為如此。
這個“外不著相”提示了很多。比如人們常說:人是萬物之靈,人是高級動物。這簡直是胡說八道,每種物相當它形成時它本身就已經具足。當它形成了,他就是具足了。可能是某個方面的具足,但它本身是具足的。但它隨著于萬象因緣隨時調換它的角色。作為一個錄音機因為現在的因緣,它具足是它現在作用,我們又沒辦法和它相比,就比人高級得多。所以當我們說人是高級動物時,其他是低級動物時,人,你連螞蟻都不如,螞蟻一個小洞它就可以鑽進去,而你不能;要不然你跟魚一塊生活,你會死掉,它就不會死。它隨著不同時空,不同環境,不同的因緣組合形成不同的這種體相。
成住壞空,任何事相都是過程。所謂不同的時空,因為它是那個時空,它在物的時空,我們人在相的時空。二者不同,他在這個時空裏面呈現出它的這種作為,我們在人世間,在娑婆世界,我們是作為人類呈現我們時空,當然在我們之上還有另外一個虛空正在主宰我們的時空,我們在主宰它的時空。而我現在可以左右它,而它左右不了我。同時一樣,虛空可以左右你,而你左右不了虛空。這就是時空不同。我們習慣從這裏那裏開一個門,所謂外著相,因為有這個門存在,邏輯思維一定要開了這個門才能進去,那你永遠就只能開門進去。如早用另一種心態去試一試,保證出不了30天保證不開門你照樣可以進去,明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