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版 设为首页加入我的最爱

正精進之內涵2011125日宣講) 

大家在談精進,是不是到現在沒有什麼明確的,或者說是相對普適性和統一性的見解?當然啦,剛才看到了精進,大家在說精進,前提是正精進。如果離開了這個“正”,一切的精進那就是真的是南轅北轍。我聽了半天,覺得大家今天是在——,至少是現在討論何為精進,如何精進?大家想不想把這個話題給延續下去?

精進,其實它是修持人一個永恆的命題,也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因為在六度波羅蜜當中,精進決定了禪定和智慧。那麼,究竟怎麼樣才算是精進?精進有很多的詮釋,有很多的理解,當然,更普遍地通俗的理解,那就是用我們很通俗的話,“努力”,或者是“加倍努力”,或者是“無畏努力”。但是,至於落實到究竟什麼樣才算是精進?恐怕就不是那麼容易去理解。

正精進是第一位。因為“八正道”當中,正精進決定你是否成就,或者,正精進的前提是“正信”。這樣,大家似乎就能夠從“正精進”這三個字當中,它好像就含隱著對這兩個字的內涵,它是有方法的,它是需要如法的,否則它就不體現出正精進。

既然正精進,那這個“正”就意味著有如法規儀,才可以稱為精進,或者才可以稱為正精進。怎麼理解呢?要達到精進,剛才大家討論這麼長時間,第一,要達到正精進,第一是“大離欲”。這是第一步,否則的話,精進都是帶有功利和目的性的,這就不是正精進。如果帶有功利和目的的精進,頂多是一種資糧,它終會離目的,階段性的目的不斷的達到,他這個需求也就會不斷地加碼,那麼這個精進的過程,也都會不斷地處於在功利和欲求當中去輪回;終有一天,精進成就的恐怕就不是禪定,當然也就不是智慧。

所以第一步是離欲,也叫大離欲,是一種“執而不著、求而不貪”的“菩提心”有了這個前提,那麼,一切如法規儀的修持,一切如法規儀的精進,或者是無畏精進,都將是通達彼岸的。這個時候,你越速就越快達。否則,可能會出現欲速不達,或者南轅北轍。精進的第一步,第一要義是大離欲,也就是你以什麼樣的心態,來體現出精進的內涵。這是正精進的前提,當然,正信為基礎。

大離欲心,它也是有一個過程的。這個過程對大家來說,恐怕從現實上來講,一時是達不到的,因為更多的宗門弟子是在凡世間修持,面臨的是一個大千世界,面臨著衣食住行,也面臨著眾多的緣、債,和眾多的業,甚至他自身的生存和生活所需,都不可能達到大離欲。因為前提是你們沒有達到了這種“離欲入色”的次第,那麼或多或少,肯定,或者是在生活,或者是工作、家庭、人際,乃至於在法門的修持,都會有所執持。

所以剛才我講,給大家一個折中,就是“執而不著、求而不貪”,這裏面就已經是給大家一個如法的中度。“執而不著”是,你必須是如法修行,以正精進去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不著”是不要固著,這個“執”,不要加一個“固”。只要你的路子對了,你如法前行就是,不要過多地去貪執著於某一種現象,或者是某個進程,這就是執而不著。求而不貪,其實很多很多的人,包括你們現在可以在很多佛教的一些著作、一些書籍裏面,都講到了這個出世心嘛,講到下化眾生,這怎麼解釋?上求佛道難道不是求?下化眾生難道不是著?所以,這個求而不貪是,該求的如法地去求,但求而不貪。所以,把握這兩個前提,精進才有可能如法,也才可以談到精進。所以這是正精進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叫“來去念意”。來去念意,念意就是把意念兩個字給顛倒過來。來去念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話的意思,“來去”它不是動詞,這個時候反而“念意”是動詞。“來去”指的是外境、外緣,與自己無關的外境、外緣,所以,既然與自己無關,你在統攝上,這個來去不是動詞;“念意”和自己有關,你的整個思維活動過程,這也可以算是動詞。這是正精進的第二資糧。剛才說的這個來去,它指的是外緣和外境,念意是指自身的心境。這裏面概括起來的是什麼呢?是你要在正精進的過程當中,你要能夠不攀外緣,而回歸內心的清淨,內心的淨明,這個至關重要。

除了剛才說的大離欲之外,來去念意至關重要的。為什麼呢?不攀外緣,很多人,我今天聽到某一方說集體練不倒,然後呢,看這個人他可以兩天不倒,那我一定要三天不倒。其實呢,他是睡著了,他是寧肯把自己捆在凳子上,豎著睡,他也叫“不倒”。這就落於相,這個精進那就不是精進了,這是攀緣。所以這第二步,一切的精進必須是遮罩外緣,也就是不攀緣。

這就是在你自身狀態、你自身的生命態、你自身的心力、你自身的各種緣地,聚合起來以後,挑戰你自己的極限。吃一口飯,你要吃出一個大胖子;練兩天不倒,你就想成就正等正覺;或者是因為,為了要去攀比外緣,某某人他打坐能夠打五個小時,我就是腿斷了,我也要打八個小時。這個不叫精進,這個叫自殘。念意指的是自身,所以,精進是在不攀外緣的前提下,自己走自己的路。這是第二步。

有了這兩個內涵以後,接下來那就是精進了,接下來,就是真正達到了精進了。真正精進,它有什麼體現呢?它是進入到第三個內涵,叫“遍計性”。一遍兩遍,計畫的計,遍計性。這個時候,這個遍計性就是說,因為你具有了上面我剛才所說的大離欲和來去念意以後,然後,你一切的精進過程,你才能夠合乎你自身的法度,同時又合乎於覺性的法度。這個時候在你的精進過程當中,自然就會產生一種歡悅、一種喜樂。這個時候,精進就已經成為你的,說你們能理解的話,這個精進已經成為你的不能夠離棄的、離不開它的,你的生活和身心的重要的部分,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你起心動念都在精進當中;而不是說,要來靠打一下坐,來熬一下夜才叫精進了,不是了。這個時候,你一切的過程,你的起心動念,你的行走坐臥,佛音宣妙法,去度化眾生,難道不是你自身的資糧嗎?這種自身的資糧也是精進的一部分。所以,到了這個時候,那一切都是精進的過程,而精進已經融入到你的血液當中,它已經是無形無相,本來如此。

所以在六度波羅蜜當中,精進,接下來是禪定;禪定,接下來是智慧。剛才所說的這三步、這三點,是精進的一部分,也就是“精進波羅蜜”。“精進三昧波羅蜜”的內涵,或者說它的如法規儀,首先就是必須你要理解這三個部分,達到這個如法的規儀。

那麼,你看誰在不倒,後來你也不倒20天;看到明天人家辟穀10天,你也辟11天。你這麼折騰來折騰去,其實你內心是在攀援外求,然後在惶恐不安;在攀比當中,這個就不是精進了,這就南轅北轍了。所以精進,因為在六度波羅蜜當中,精進是最後三昧,這就是精進的內涵和前提。大家可以理解理解。

精進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但是它有如法的規儀,因為是以正精進為前提。所以當大家理解正精進的含義以後,你就能夠依照你自身的修行的資糧,然後去界定你自己可以去承受和承載的修行的路程,或者是你自己的在承擔當中去承載,這個時候,因為你在持受、在修持,這本身就是一個精進的過程。

信願行三資糧,其實它都是精進的內涵。這樣的話,大家都能夠如法,就能夠如法的去體悟何為精進,也能夠真正地去精進。

“雲中熱鞭策蹄人。咫尺天涯是佛鄉。莫求身外有為相,正法只是一念間”。


上一篇:量體裁衣與自性清明(2011年11月28日宣講)   下一篇:慈悲(2014年2月开示)     返回主頁 > 禅修天地 > 禪師慧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