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版 设为首页加入我的最爱

何為德2011630日宣講) 

師:我曾書過一對聯賀德禪方丈誕辰;德為道元慈悲母,禪乃佛性無聲鐘。大家參參此聯如何?

與天地合,何為德?與日月明,何為德?與合眾謀,何為德?與六親共,何為德?與朋周處,何為德?與生死擇,何為德???

德,它在修持乃至於在人事、處世當中,它包含著那一方面的內容?大家可以討論,才能夠相互的去啟迪。

學子:師父,剛才您是問,德是包含著什麼,是吧?

:是的。德體現一個人的,在社會已經是一個道的載體和體現。那麼,其實它也不能作為道的載體和體現,因為道它是包含了十方三世的,以佛家的話來說,它是包含著一個宇宙,也就是一個天人合一的,一切都是由道來生。由此可見,德是由道來生出來的,德更見於對人生在生活當中,在社會倫理當中,在人的為人處事當中體現的,所以德只應該說,它只與萬物之中的人產生了關係。如果是再細分的話,它只在社會倫理當中,社會倫理就包括了人倫,體現出它的內涵。

咱們在修持人間佛法,雖然我們是以人生來修持佛果,當然也有他方眾生以其他的報身去修持佛果的,都有的,但是呢,對於我們來說,我們是以人生來修持佛果的。那麼這個人生,為什麼要設這個禪宗呢?你們誰都知道的一句話——人成即佛成。這裏面兩個含義,一個就是,因為我們是以人生求實佛果,那就是落到了人,以我們人作為一個主體規範,以我們這個人,以人生作為品相來踐行佛法,來踐行三禪,也就是行、坐、參,以至於最終的覺行圓滿。當到覺行圓滿的那一刻,其實也就是我們的人生已經圓滿,所以叫人成即佛成。

因為我們生活在人世間,那麼我們所直接面對的是我們生活在這個環境中的點點滴滴,以這個生活環境的點點滴滴,作為我們修持佛果的資源和資糧。我們在修持過程當中的種種品相,也都是以我們的人生所體現出來。落到點,就像剛才咱們所說的何為德,最後落到了何為禪。那麼,德呢,在為人處事,在社會倫理,其實對一個人來,它只是作為對一個所謂人和這個所謂的萬物之靈的一個最基本的規範,僅此而已。這個德的境界,它並不是高到了那麼高,只是說你作為一個人,生活、生存在這個空間所必備的、最基本的德性,也就是最基本的底線和要求。在現今社會,對這個德已經是太奢侈了,做到這個德是“聖人”了,其實德它只是一個最基本的底線。

今天講到這個話題,其實大家都是成年人,這其中不乏為人處事方面,因為你們現在線上的有很多人年齡比我大,那麼他的社會經歷和社會閱歷肯定就比我豐富,有些人也都修持幾十年了。在這裏呢,咱們依然是在討論這個話題呀,因為咱們是在討論什麼?討論這個德嗎?人成即佛成嗎?剛才所說的,我們是以人生做修持,那麼作為這個報身,作為這個人生來修持佛果,那麼,一切是以人為根本。以人為根本,那就是以我們的人格圓滿做為最根本的要求,也就是以德、德行做為最根本的要求。

所以,今天開始我跟大家探討這個話題,可能大家在生活當中會比我豐富,當然有些人不見得比我豐富,那總的來說,其實我這個人在生活當中,我的生活閱歷是很單一的,所以你們這裏更多的是生活閱歷是要比我豐富的多。那咱們不管是相互,不要說是修持佛果,我們先從這一步開始來探討,或者是從這一步開始來做起。為什麼這麼說呢?為什麼這麼久我們來重論這個問題?其實這是一個永恆的命題,因為每一個人對自身的要求不斷地提高,那麼,德的外延和它的內涵也就會不斷地加深和突破。所以說這是一個永恆的命題。我們無妨經常地來重溫這個普適的,說是道理也好,說是一個普適的價值也好,說是一個普適的價值追求,或者說人的永恆的追求。

我建議我們經常的來重溫,怎麼樣才能具備了德性?怎麼樣才算是人格的完善?自我的完善?因為離開了這一步,你是修持不成佛果的,咱們都是在這個人世間,咱們先好好的做好一個人。在這個基礎上,你自然而然在修持路上,修持路上當然我是比你們要有經驗啦,剛才說的生活閱歷可能會比你們某些人單一,但在修持方面,我是足可以去指導你們的。所以咱們共同的在人格完善這方面,我剛才列舉了幾個方面,什麼與天地合啊,與日月明啊,與合眾謀啊,與六親共啊,這些等等,咱們可以每天,或者經常的討論這個問題,第一。

第二,我們每個人來經常的自我檢討,也就是在明理的前提下不斷地自省,所以我們盡可能的去完善自我。在這個過程當中,咱們先做一個,把自己鑄造成一個大寫的人,成為一個立地的人,那麼我們在這條自我完善的路上,我們再來修持佛果,我們再來即身成就。

 修持,尤其是這個宗門,咱們現在先拋開其他的清規戒律,其實修持是來不得半點虛假的,你如果是以半點虛假,其實你是騙自己,你是沒辦法修持的。所以,修持要直面自己的心裏,這才是修持,才能夠脫胎換骨。所以修持人嘛,為什麼說在這個可以說是小乘佛教裏面,有幾句話說: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淨其意,是為佛教。其實它只是一個小乘的說法。所以,修持人最忌諱就是自己把自己給騙高興了,這是最忌諱的。你可以把自己騙高興,但是你沒辦法把佛菩薩給騙高興了。所以包括作為宗門弟子也好,作為華藏學子也好,你如果把自己騙高興了,你騙我,那我是不高興的。為什麼呢?打個比方,你們明明不行,你們非要自我感覺良好。那麼,我是說你行,還是說你不行呢?有人認為,我說他行,他高興;我說他不行,他確實是不高興。

因為每個人的見地不同,每個人的角度不同,或者說難聽一點,每個人的習性不同。那麼,每個人更多的是,他會自覺不自覺地以他自己的認知,或者以他能夠接受的方法,去和他相處,其實你是在騙你自己的。為什麼呢?正因為你喜歡的取捨,取悅了自己,然後你以這種取悅自己的方式方法,來要求佛菩薩也來這樣對你。那麼最終吃虧的是你自己,因為你沒辦法去明心見性,最終吃虧的就是自己,因為佛菩薩他本身是既不受賄,又不喜,他是真實裏地。所以這一點大家要留意,這是大家確實是要逾越的。

所以在平時當中,我們可以說沒有什麼掛礙啊,沒有什麼分別,甚至是沒有上下,我經常跟我的學生開玩笑,也是沒上沒下的。但是,這只不過是在枯燥的生活當中的一些調劑,而不能成為你的習氣。你不能成為喜歡聽好聽的,喜歡悅耳的,悅心的東西,你認知;但凡遇到了你不能接受的,或者抗拒,或者討厭的事物,你就拒絕,往往這才能夠把你刺痛,才能夠使你流血,才能夠使你成長。實際上,咱們現在有些是弟子,有些是學子,也有些是同修,所以不管是做人也好,不管是修持也好,最忌的是你千萬別騙自己。因為這個人呢,他是在六識當中有一個潛識,它是接受自我暗示,你欣賞的某一種思路,或者是你認同的某一種認知,你久而久之,它就形成了你的慣性思維,也就形成你的潛意識。這個時候,你再要把它去除,就很難很難了,就是說,其實你徹底把你自己給騙了。所以說,這點大家要留意。

可能有時候我採取,當然對學子和朋友我不能,我也沒資格去嚴格規範,但是對我的弟子,我肯定是要嚴格規範的。所以我認為朋友,我有必要敲打的情況下,我不會去考慮你對我會怎麼樣,你可能會不理解,有些會不高興的情緒,甚至有時候會罵我,甚至反過來還會誹謗佛法,會欺師滅祖的,這些都有可能。但這些已經不在我的考慮範圍,我只不過作為一個接引師,或者作為一個皈依師,我必須要履行,我引領你們修持的航向,我必須要履行我的職責。所有的一切,你只要能夠去明白它的因果,只要能夠明白它的緣起和性空,那麼一切一切的過去,就是你修持前進的資糧。所以我希望所有的過去,所有的煩惱,都能夠變成、化成你當下與未來的菩提。

 願諸同修明心見性,早證菩提,利樂眾生。


上一篇:善巧方便(2011年4月20日宣講)   下一篇:對境自照為覺 對境無心為悟(2011年7月14日宣講     返回主頁 > 禅修天地 > 禪師慧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