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版 设为首页加入我的最爱

心與相(2011年4月12日宣講)

:怎麼樣去理解法理同融?你們認為是“真實理地”是究竟呢,還是“法性自如”究竟?大家說說。

學子:我認為法性自如是究竟。

學子:理中映事,事中涵理,理事無礙。

:你對“如是我聞”這四個字怎麼解釋,怎麼理解?

學子:不以耳聞,但憑心印!

:對呀,你剛才說不以耳聞,但憑心印。那麼對“如是我聞”這四個字你是怎麼理解的?

學子:如是我聞,如是我見,如是我心。

:其實聞也好,見也好,心也好。既然是印心,他就已經是至少到了自性清明、大圓通智的這個次地。此時,聞也是心,心也是聞;見也是心,心也是見。這個時候根本就沒有分是聞還是心,也不能夠說不論耳聞,只憑印心。不是這麼理解的,他沒有第一,也沒有第二。既然是自性如如,他已經是覆蓋了萬千,也就是萬法歸一宗。這個時候他所映照的是萬象和萬相,體現的只在於心如如。

你們剛才在討論的就是心有沒有分別。其實心是沒有分別的,只是在相分別。相是必須有,也是必然會有分別的,否則的話,你沒有辦法啟用。因為如果是相無分別,這個時候,是非、善惡你根本沒有必要去啟用,也沒有必要去轉化一個因、緣和果。正因為心如如,相有分別,所以你在這個相當中,由於因果本身它是落於有內,這個時候呢,你就必須是以心如如去轉化因、緣、果。在這個過程當中,這個相是有分別的,而相有分別在於你心的啟用。

當心如如的時候,其實就是不落一相,不執一相。這個時候只有心如如,他才能夠達到無分別。所以更沒有說,去區分出一二三,因為一但你區分出一二三,其實是你心有分別了,不是相有分別,相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只不過是不同的心給出的不同的相。

學子:若以相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求邪道,不能見如來(《金剛經》語)。

:我現在是要叫你名字呢?還是要叫你如來?還是要叫你金剛?因為你現在已經是以相見我,以音聲求我。那麼請問,你是邪道呢?還是正道?我剛才已經說:一切如如無分別。相也好,心也好;佛也好,魔也好,沒有什麼可以分別的,只是心在分別。因為相本身是因為不同的心,用俗話來說,因為你站在不同的角度,你可能對同樣的事物得出不同的評判;但是這個事本身它是不存在的,任何相它都是假的,它並不是沒有,只不過是它沒有主體,任何相都沒有主體。以我們的一個人來說,人這個“我”本身並不存在,因為“我”是相對於“他”所存在。包括這個茶杯,咱們說這個茶杯,茶杯本身並不存在,它是由於這些能夠構成茶杯的原料和它所處的位置而存在。

學子:主要是我們需要的。

:對。那麼你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象去取相,但心是不變的,物也是不變的。你把它說成茶杯也可以,你把它說成飯碗也可以,你把它拿來養花、插花,拿來喝茶,拿來吃飯都可以。這個時候是在你本身的心、相的分別,並不是物它不存在。所以《金剛經》所說的這句話,它並不是說不能以相見法,不能以身見法,它實際上是讓你不要見相執相,不要見音執音,不要見聲執聲,是讓你不落境和不要去執境,僅此而已。因為它最後一句是“應無所住”。

學子:“而生其心”。

:對,為什麼要應無所住呢?它這裏面就很清楚地闡明,應無所住那就是一切的相它都是假的,都是幻的,因為說相非相,剛才我的比喻——

學子:也就是心是如如,只是對相而啟用,所以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生其心是對相而啟用的。是這麼個過程,是嗎?

:是啊!因為此相必要,你在不同的時空當中,你在不同的因緣當中,需要的什麼相?所呈現出的什麼用?這個用呢,是依你的心所定的,所以這個時候才能夠生其心。因為你先要無所住,才能生其心。你不能夠說,你以相見我不行,也不能夠說你不以相見我不行。這不是那麼回事的,所以不要死讀經。

學子師父,你以前講的,恒駐一念,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今天講的這意思吧?心如如,當下啟用。

:心如如,所謂的心如如,所謂的“如如”是可以有,也可以沒有;可以一,也可以萬。這個一和萬,有和沒有,是取決於你當時啟用的相。所以有一句話說,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須一切法。就是這麼個道理。

弟子:師父,您剛才說的《金剛經》,其實《金剛經》表述的始終就是一個意思,包括一句:法尚應舍,何況非法。實際上是不是這麼理解,就是法,所謂的非法,就是法也是對萬心而啟用的。所以說法本身,並不是它已經沒有非法的東西,它就是非法。所以說應該是不執它、不住它。是這樣的嗎?

:所以就是諸相非相。

學子這個相,真的就不是一個、兩個。它幻化的結果真是出乎意料的。

:那當然了。你如果是心分別的話,那相只有一,這個相是隨著你的心所取捨,對不對?你如果是心有分別,你如果是執著於某人這個相,那他呈現出來的就是這個人了,就不是隨緣而因,順緣而生了。

學子師父還真說對了,就是今天坐的時候,就是當時呈現的相太多了,等我睜開眼睛,一眼圈的血絲,其中就有這個人,就是自己變成他了,還有自己變成別的人了,這種情況都有。

:哎,因為你這個痕跡沒有乾淨嗎。所以當你進入了這個,可以說用你們稍微能夠理解的話,當你這個前七識關閉,第八識呈現的時候,那麼你所儲存在裏面的所有資訊,就是說你以往所執的相,它都會隨之所呈現出來,那你說你這個時候是哪個人的相呢?這就隨著你的心所取捨嗎,對不對?如果這個時候你是某個人,那麼好,這個人的心境就是你的心境,那好,他在想什麼,估計你就能夠知道什麼。這本身就是隨緣而起嗎,順緣而生,看你怎樣去用。這個啟用就是在你的心如如當中啟用,你怎麼取捨的問題。既然是象有類、象有別,那心如如,那是由你的心如如去取捨、去啟用。僅此而已。

學子師父,我想問一個問題,就是說,如來的心是如如不動的?

:誰說如來的心是如如不動?

學子:不起一念嗎,還剩下一個當下,還起一個度眾生的一念嗎?就是慈悲心一起,度眾生嗎。這是不是也算念啊?

:如來他如如,並不是不動。你們要明白有三句話。第一句是“不來不去”,這是第一句話。不來不去呢,在這個實證修持來說,它是一個自了涅槃,或者是一個有餘涅槃的過程。你們看過有些經典著作,羅漢入滅是不來不去。然後是“隨來隨去”;最後是“如來如去”。那你說如來如去,他這個心是動還是不動?

學子不動啊。

:呵,既然是如來如去,他怎麼是不動呢?又怎麼會動呢?楞嚴大定所說的,不進不出,你說他是入定還是出定?

學子:您剛才講的楞嚴大定,實際上就是無需來去的,是吧?

:是,道在有無進退中。沒有聽懂的獻花。

:,你現在的過程啊,應該是在於還是——,我還是建議你再持相。為什麼呢?因為你這個定境還是有點不足的,所以呢,你近期你應該在定境當中,你不要隨著某一句話所漂泊,這個時候呢,你很多時候你會自己否定自己,也會自己肯定自己,所以就是兩邊你都抓不著,所以你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希望你能夠定在一個,我道是要求你定在一個相當中,以一念去代萬念,這個時候呢,最後才能一念破虛空。你到那個時候你所說的話和你自身的所證所得,那就是完全不同。否則的話,因為你沒有定境。

學子:師父,我好像觀不到什麼

:你想看電影呀?那如果是觀得到呢?

學子按我分析,觀不到是好事。

:你看,有人說了觀不到也是好事啊。

學子:關鍵是我現在不知道我啟用了沒啟用,別人都能觀到,我觀不到,是不是我這個啟用不了啊。

:我穿的衣服,你也穿不了啊。你穿的衣服,估計別人也穿不了的。

學子師父:我是不是你又憨、又笨的孩子,因為我什麼都看不到。

:沒事,師父也笨。

學子看不到是不是因為我們還不夠笨呀?

:修持不是聰明和笨可以來衡量的。聰明人往往是下下根器,因為他會去取捨,他會去思考,他會認為這個對那個錯,他會見妙起疑,這就是聰明人。向我這麼笨的,我是沒想太多,幾十年也就是一頭紮下去,是也是那樣,不是也是那樣,所以也沒有太多的掛礙,也沒有,太多的分辨。

參禪應該是不落一相,不掛一相,不要參的好像是跟這個佛法有深仇大恨似地。越參越沉重,越參越痛苦,越參越愁眉苦臉。禪是生動的、活潑的、輕鬆的、自在的,這就是參禪。不要去揪住一個理,不要揪住一個相,尤其是不要認為自己是什麼。你這個時候才能是無義而參,才能夠獲得,你才能夠捨得。大家明白麼?


上一篇:洪宇茫茫(2011年4月10日宣講)   下一篇:隨緣住空(2011年4月15日宣講)     返回主頁 > 禅修天地 > 禪師慧示 >